,海峡财经网">
热线:400-8070-889
福建在线,海峡企业独家新闻发布平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构建医患关系“连心桥”——生前预嘱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化

作者:小海 发布时间:2022-10-03 00:01 分类:新闻中心 浏览:9665


作家琼瑶曾经发表一封信件——《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对儿子与儿媳妇嘱咐尊重她的意愿,在生重病不能治愈的情况下不对其施加任何抢救行为、大型手术,拒绝呼吸机、鼻饲管等所有医疗维生措施,传达了她尊严离世的想法。CCTV《道德观察》曾播出的《给生命更多的爱》第二季《生命关怀》展现了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不能有尊严地离开,却要忍受一系列痛苦的急救措施的情景。这样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生命质量和生命长度之间矛盾的思考。这时,生前预嘱这个词进入到大家的视野。

生前预嘱是指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获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而毫无疑问,生前预嘱的订立,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配合。在疾病治疗阶段,面对生命垂危的病患,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护人员无法见死不救。而此前部分民间的“生前预嘱”存在法律风险。而生前预嘱的签订可以为医护人员在制定针对伤病末期的医疗决策时打消此种顾虑。

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生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即使法律规定医患双方同为平等民事主体,应以患者为中心,由于医疗过程的特殊性,医患关系仍然难以达到真正的平等。例如,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患者往往缺乏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被动接受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质量,导致虽然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期望很高,但对医生的信任不足,医患关系往往十分紧张。生前预嘱建立在医生和患者互相理解合作的基础上,由专业医生参与制定过程,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健康的医患关系,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医护人员在生命末期表示拒绝生命支持技术,其中肺癌晚期拒绝的程度最高,达到82.8%,这远远高于另一项对城市居民生前预嘱态度的调查。事实上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对于生前预嘱这一观念更加开放,对生前预嘱的理解与应用也最有实战的经验与需求。此外,部分医护人员认为生与死是家属的事情,与个人无关,因此选择不参与如此重要的行为而选择旁观。而生前预嘱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改变这种观念,加入到患者生前预嘱的订立中,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提升,并能提高患者最后的生存质量。

医护人员是患者日常护理、抢救和死亡阶段的主要实施者。他们负责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程度以及愈后的情况并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是给患者提供生前预嘱知识的最好的教育者。如何发挥医护人员在推广生前预嘱的作用?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由医护人员向患者普及生前预嘱的理念。医护人员对身患绝症的病人进行治疗时,可以生前预嘱这个概念传递给患者。在推行生前预嘱时,医护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重视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生命观、缓和护理需求和目标的沟通。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意愿,从而达成共识,提高医疗质量。

第二,在医院进行生前预嘱的宣传教育。在医院的等待区或者其他区域摆放有关生前预嘱以及生死教育的小册子,并由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宣传。开展生前预嘱专项宣传活动,邀请轻症患者及其家属参观安宁疗护病房,加强对疾病终末期患者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理念,提高生前预嘱的国民认知度,更好地推动生前预嘱的落地实施。

总而言之,生前预嘱的订立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实现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携手共进,增加生命的厚度,捍卫生命时刻最后的尊严,让生命以更好地姿态完美谢幕。



关灯